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朱深耕 朱传嗣)春耕时节,农事正酣。近日,在枝江市百里洲镇,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如火如荼地开展冬瓜苗移栽工作。一株株青翠的幼苗整齐排列,为这片沃土注入勃勃生机,也为当地“甜蜜产业”的丰收播下希望。
走进守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小麦地里,太阳正烈,尚是青苗的麦田泛着粼粼波光。田埂边,农户们正分工协作、动作娴熟,开孔、移苗、合土、洒水,不一会儿,几箱冬瓜幼苗就在田地里“安了家”。
为什么要种冬瓜?又为什么要从外面移栽冬瓜苗?面对记者的疑问,守华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李加源解释说:“我们这是订单农业,这次是由河南的一个老板提供的冬瓜苗,我们把幼苗移栽过来,等冬瓜成熟之后,再由他进行回收。”
据了解,合作社自今年开始在小麦田里套种冬瓜,抢抓早冬瓜上市时间,相比往年可以大幅提升经济收益。同时,基地引入滴灌系统,结合人工巡查,确保幼苗水肥均衡,冬瓜成熟后品质优良。
“冬瓜是经济作物,比常规作物的经济价值要高。我们合作社目前种了近四百亩的冬瓜。采用套种模式,要比小麦割了之后再种冬瓜提前上市,上市时间在七月二十号左右。”李加源向记者介绍。
通过发展冬瓜套种模式,守华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百里洲镇探索出一条农技增效新路径。通过这种“合作社+农户+订单”的经营方式,基地吸纳周边1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可达3万元。
百里洲镇指南村村民吕荣燕感叹:“我们五六十岁了,能够在这里打散工,一年还可以多赚个两三万块钱,我们觉得还蛮开心。”
从订单育苗到技术套种,从节水滴灌到产销衔接,这片土地正用现代农业的智慧讲述着增收故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全媒体记者 张雨琦 马丹金秋八月,硕果飘香。8月26日,在驿城区香山街道闫楼村的白芷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党员干部与村民们分工协作,正忙着开挖、分拣和装运。村民们手里抱着沉甸甸的白芷、汗水浸透衣衫,却掩不住脸上丰收的喜悦。“以前我们种传统农作物,收入不高,辛苦一年收入有限。现在改
2025-08-26 10:37:00 实时讯息【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日前,全球首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谱绘制成功,并于7月2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该图谱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完成。这项研究从全球尺度构建小麦条锈病“综合抗源”核
2025-07-27 05:08:00 实时讯息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面对荔枝存在的加工规模、技术能力不足等情况,该怎么办呢?日前,南都记者从华南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梅荔生活”团队近年来一直深入一线调研,深入探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流程问题;同时研发出多物理场荔枝加工技术,促使荔枝果醋的年产量大幅提升90%,直接带动陆河当地超过300名农户返
2025-07-12 20:08:00 实时讯息“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夏日的热浪中,7月7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此时,江淮流域梅雨结束,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蒸腾的热气催促着人们寻觅清凉之道。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
2025-07-07 07:06:00 实时讯息特效防虫剂、量子科技增产……近两年,社交平台上兴起一些所谓的农业领域“专家”,向农户教授如何种植,借机推销来路不明的农资产品,进行诈骗敛财,在相关净网护农行动下仍然屡禁不止,难题亟待破解。近年来,短视频平台成为农民获取农技知识的新渠道,丰富了农民相关知识储备,但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推销劣质产品和服务提供
2025-07-05 06:52: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