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AR还原受降现场 穿越时空走近烽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08:09:00    

南方日报讯 (记者/钟晓宇)8月15日,作为1945年广东地区日军签字投降见证地,广州中山纪念堂启动“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科技+人文”“内地+港澳”“传统+创新”的立体传播模式,打造沉浸式抗战精神传承平台,让历史记忆转化为奋进动力。

纪念堂内,观众戴上AR眼镜,眼前的现代舞台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受降现场——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接过日军指挥官田中久一的投降书,台下民众热泪盈眶……这是纪念堂依托AR技术还原的广东地区日军签字受降场景。

“太震撼了!课本上的‘抗战胜利’四个字,突然变成了有温度、有细节的画面。”广州市第二中学学生王梓涵在体验后说。

“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洁表示,AR还原的核心是让年轻一代“触摸”历史,“我们希望通过让观众站在当年民众的位置上,来感受胜利时刻的激动与不易,从而深刻理解‘和平来之不易’的含义。”

活动首发当日,位于纪念堂主体建筑东北角的“历史见证”参观通道首次开放,抗战期间的“烽火印记”展现在市民、游客眼前。

1938年5月至6月,日军对广州进行大轰炸,中山纪念堂多处遭袭。而这条“历史见证”通道则清晰呈现了当年饱经摧残、布满弹痕的斑驳墙体,每一处弹坑都是对侵略者暴行的无声控诉,更是铭刻在城市血脉中的不屈印记。

现场不仅设置了图文并茂的双语导览牌以呈现历史背景,还邀请志愿者“堂小青”进行现场讲解,为参观者还原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

“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粤港两地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在“勠力同心——粤港抗战史实展”现场,讲解员向学生代表团介绍道。

该展览通过珍贵史料与260多张历史照片,全景展现粤港抗战的苦难与荣光。

自7月开展以来,展览已吸引近15万人次参观。“8月起,展览还将深入港澳社区及学校巡展,向港澳市民呈现共同抗战史实,深化对‘一国两制’下民族共同记忆的认同。”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