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
关乎千家万户,
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在山城三明,殡葬改革的浪潮奔涌向前,各地以宣传为先导,以机制创新为利刃,以实践行动为支撑,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展现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宣传引领
文明新风润万家
新风拂煦,文明潮涌。
“这个问题我知道!生态安葬有树葬、花葬、草坪葬!”2025年初,在水茜镇集市上,村民王小明抢答移风易俗知识问答题的声音格外洪亮。这是宁化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的一幕,志愿者们通过有奖问答、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将绿色殡葬理念传递给在场每位村民。
三明市殡葬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
日前,三明市殡葬移风易俗文明实践主题宣传活动在永安市小陶镇举办。“活着时多尽孝,比走后大操大办强!”村民陈国平的感慨道出了改革的核心。这场由多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通过三句半、小品等形式,将文明殡葬理念娓娓道来。
线上线下交织的宣传网,让理念落地生花。在线上,沙县区利用微信公众号、“今日沙县”APP、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殡葬移风易俗专题内容,让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千家万户;在线下,尤溪县中仙镇中仙诗社创作的“文明殡葬”诗词作品张贴在村头,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村民过目不忘。
思想引领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关键所在。我市制定印发《深化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办丧 树立文明新风”工作方案》,以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明确改革内容,推动殡葬领域移风易俗。
同时,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福小宣·五讲四美”等宣讲队伍开展“厚养礼葬”主题巡回宣讲150余场次,覆盖群众2.8万人次,将“生前尽孝、逝后简办”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全市新修订村规民约1737份,量化“丧事3天办结”“限定丧事酒席每桌不超过650元”“白事每桌不超过10道菜”等细则。
从新媒体矩阵发力,到举办现场活动,从修订村规民约,再到发出文明倡议……我市各地多措并举,让文明殡葬理念如春雨润物,从纸上的文字走进现实生活,持续推动殡葬新风尚落地生根。
机制创新
破旧立新见真章
殡葬改革不仅要“破旧”,更要“立新”。
走进泰宁县余源村共享食堂,消毒柜、电磁灶等设备一应俱全。“现在办白事,村民只需交100元水电费,还能省下三分之一的酒席开支。”村党支部书记江艳梅介绍,村里严格执行“十菜标准”,去年为村民节省费用超20万元。这个240平方米的食堂,已成为移风易俗的“样板间”。
在永安市霞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明积分榜”前总是围满村民。“简办老伴丧事加了50分,换了桶食用油。”黄阿婆骄傲地展示她的“积分存折”。该村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移风易俗与物质奖励、精神荣誉挂钩,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目前,全村90%以上家庭都登上了“红榜”。
“铺张的流水席变为纯朴的亲情席。”“仪式简化了,大家的亲情友情并没有淡化,反而有更多时间精力寄托家人的情感。”不久前,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的几位村民正围坐庭院喝茶聊天,谈到移风易俗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大家纷纷点赞。
移风易俗主题宣讲
清流县创新设立“红白理事会流动哨”机制,组建专项督导队开展“动态巡查+定点监督”,及时劝阻超标准设宴、高额随礼等行为,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乡风加速形成;将乐县持续深化“创十星评十户”机制,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文明提升,让绿色殡葬成为新风尚。
这些创新之举,是“破”与“立”的大胆尝试。全市组织286家文明单位与乡村结对,开展殡葬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同时,发挥宗亲联谊会、村民议事会等社会组织力量,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
无论是三元区的“亲情简办”,还是泰宁县的“共享食堂”,抑或是永安市的“积分激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以机制创新破解难题,让文明殡葬有约束力、有活力。
实践推动
绿色祭扫映初心
文明祭扫正从“文件要求”稳步迈向市民的“行动自觉”。
3月25日,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林业局联合发布《三明市2025年清明文明祭扫倡议书》。倡议书中明确,党员干部需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节俭治丧、生态安葬、文明祭祀等方面以身作则,积极宣传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方式,成为移风易俗的坚定践行者,为共建文明和谐家园添砖加瓦。
三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倡导文明殡葬 共筑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
3月28日,三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倡导文明殡葬 共筑文明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各实践站精心推出“绿色祭扫暖心行动”,举办做青团、经典诵读等传统民俗活动,同时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追忆先烈的英雄事迹与丰功伟绩。
4月2日,建宁县黄埠中心小学组织学生通过福建文明风网、文明福建、文明三明等平台,了解英烈的故事,参与“云鞠躬”“云献花”“云留言”,引导学生缅怀英烈、致敬英烈,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激发“强国复兴有我”的使命担当。
“云祭扫”跨越时空,搭建起缅怀先烈的桥梁。我市整合“报、台、网、微、端”媒体资源,大力宣传英雄事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特别策划专题专栏,上线“清明祭·云追思!文明寄哀思”H5,吸引超27万人次在线追思留言。
目前,全市368所学校累计组织5.2万余名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此外,我市各地群众已逐渐采用鲜花祭扫、纪念日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方式,选择骨灰存放、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以绿色行动缅怀逝者、告慰先人,营造出绿色清明的浓厚氛围。
文明新风缓缓吹来,山城大地焕然一新。我市一如既往将殡葬移风易俗工作全面融入文明实践活动中,持续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三明日报
在浙江共富工坊里有一群工匠们,他们执科技之笔、研匠心之墨,将传统农技书写成“共富经”,以“指尖技艺”撬动“指尖经济”,绘就乡村共富新画卷。菌菇田里的科技咖“去年稻菇轮作推广试验已经成功,我们可以推动更多村民参加共富项目。”作为“泉润食用菌”共富工坊负责人,绍兴工匠陈琼带领团队通过15年技术积累,全链
2025-05-01 10:56:00 实时讯息春日的秦岭深处,草木葱茏,万物复苏。然而,持续的干旱天气却让宁陕县渔湾村的村民们犯了愁:原本清澈的山泉水日渐枯竭,家家户户的水缸见底,连村里的千年古井也几近干涸。“这马上就到五一小长假了,每年这时候都是我们村的旅游旺季,再这么干下去可怎么得了!”村民王大娘忧心忡忡的说道。“黄支书,我家水缸干了三天了
2025-04-30 11:43:00 实时讯息【来源:苏州姑苏发布】踏入姑苏,古韵与新潮激烈碰撞,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时代奔涌向前,在这浪潮中,每位奋斗者都是主角。传统行业者凭借深厚底蕴坚守传承,新兴领域者依靠创新活力开拓进取,“早安・姑苏” 系列《三百六十行》聚焦姑苏各行各业,呈现姑苏新时代的熠熠华光。图片由AI生成我是一名职业音乐人。夜幕降临
2025-04-30 06:39:00 实时讯息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王雅丹、李闻)在晴朗的日子里,将自己置身在一片月季花海中,全世界都跟着明媚起来……进入4月下旬,老河口市李楼镇铁锁堰风景区30亩月季如期绽放。成片的花海、自在的露营、澄澈的水库……吸引众多游客陶醉其间、流连忘返。“赏花+露营”,已成为当地吸引周边游客的特色名片。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04-29 17:01:00 实时讯息春和景明好出游,文明相伴正当时。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展现“黄河入海 生态东营”的独特魅力,提升文明旅游意识,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市文明办、市文旅局邀您共赴“五一”文明旅游风尚之旅。(大众新闻记者 杨珣)
2025-04-28 21:35: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