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安徽再落关键一子。
近日,《安徽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机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以系统性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这一被国务院列为2024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典型经验的“安徽实践”,如何破解要素融通堵点?又将为区域创新生态建设提供哪些“安徽方案”?
科大硅谷一头牵着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头串联创投、产投资源,成为吸引“科漂”人才强磁场。
破题: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需求与科研供给错配”“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这些创新领域的共性难题,正是安徽此次改革的靶心。
安徽的解法是以“产研”融合互动为主轴,聚焦有关创新主体、要素融合互动不顺畅等问题,针对性部署改革举措,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文峰在发布会上介绍,安徽将“政产学研金服用”作为探索“四链”深度融合的安徽实践,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利益链接、互动适配”的指导原则,加快构建政府推动、产业主导、人才支撑、科技引领、金融赋能、服务提升、应用牵引的紧密型机制,打造主体高效协同、要素集聚融通的创新生态,已取得较好成效。
例如,教育人才匹配科产发展更加精准,服务新兴产业的本专科专业点占比达到72%。需求导向的科技攻关机制更加优化,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企业出题、牵头实施的数量占比均超过80%。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更加顺畅,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8679亿元、四年翻了近三番。与科产同频共振的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省集聚技术经理人超3600人、重点数商近400家。
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刘文峰透露,此次《行动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实施路径上突出问题导向。以“产研”融合互动为主轴,聚焦有关创新主体、要素融合互动不顺畅等问题,针对性部署改革举措,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二是体制机制上突出多方协同创新。找准关键环节和穴位,提出一批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新机制,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融合创新机制矩阵。三是推进方式上突出试点牵引作用。提出20余条先行先试的融合创新举措,将融合理念转化为“可看可用可感可及”的创新成果。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亮点:硬核试点牵引制度创新
《行动方案》的21项80余条举措,被凝练为“四融合两提升”六大行动:
——“产学研”融合行动。以人才为纽带推动“产研”融合。包括: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围绕产业需求确定高校学生科研选题、开展外国人才服务保障综合配套试点等。
——“产研用”融合行动。以转化应用为牵引推动“产研”融合。包括:完善“企业出卷、能者答卷、市场阅卷”的科研组织机制、建立“三首”产品接续采购机制、开展政府合作创新采购试点等。
——“产研金”融合行动。以金融要素保障推动“产研”融合。包括:设立长周期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型并购基金,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等试点,完善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融资对接机制等。
——“产研服”融合行动。以高质量服务加速“产研”融合。包括:培育数商、技术经理人、场景服务合伙人等高品质服务商,支持校企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建设省级服务业集聚创新区等。
——企业主体提升行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推动融合创新。包括: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机制、构建战略科技力量赋能未来产业发展机制等。
——政策赋能提升行动。优化提升政府推动作用,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推动融合创新。包括:深化科技领域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开展要素市场化综合配置改革试点、实施“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和合作伙伴计划等。
安徽的改革逻辑清晰——以试点突破带动全局。今年将重点推进三大标杆项目:
建设运行“政产学研金服用”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台。平台是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融合创新服务的线上App,融入皖事通、皖企通“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体系,集中受理创新主体各类融合创新服务诉求,运用AI大模型精准生成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以产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开展融合创新园区建设试点。研究制定融合创新园区试点建设方案,推动各市国家或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打造融合创新园区,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金融赋能科产创新、应用场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对外开放合作创新等方面,开展首创性、差异化试点。
开展政府平台公司融合服务试点。面向各市遴选一批政府平台公司开展试点,推动平台公司加速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服务商转变,提升科产供需对接、科产项目招引、未来产业孵化等服务能力,强化资源整合、要素匹配、价值发掘功能。
在顶尖孵化器布局上,安徽更显“野心”。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银安透露,安徽将借鉴北京标杆孵化器、上海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经验,聚焦硬科技企业孵化和未来产业培育,通过省外招引、整合共建、挖掘提升等方式,到2029年,在全省建设10家顶尖孵化器。顶尖孵化器突出“种子”发现、企业育成、平台服务、投资促进、资源融通五大功能定位,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开展建设。
目前,安徽已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机器人、空天信息、集成电路等5个领域形成了首批建设榜单,正在组织相关建设主体进行揭榜申报。
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面向“科学岛”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帮助“岛上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纵深:教育、金融双轮驱动
人才与资金,是“四链”融合的核心要素。安徽的配套改革同步发力。
在人才供给端,安徽打出教育改革组合拳。省教育厅副厅长卢鹏表示,《行动方案》在“产学研”融合行动中提出,建立学科专业超前适配产业发展机制。
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产业发展到哪里,专业布局就跟进到哪里”。强化新工科建设,2025年,省属高校新增93个本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61.3%;新增342个专科专业点,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53.2%。
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建设,建强特色高校、特色学科专业(群),带动高校学科专业水平整体提升。实施高校研发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有效支撑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产生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卡脖子”技术,推动产生一批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金融支撑方面更显“安徽特色”。省委金融办副主任郭庆介绍,安徽持续推动金融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着力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科技型企业不同成长周期特点,设立省级天使基金群,主要服务于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运营周期最长可达15年,在产业链成长初级阶段嫁接金融要素,目前已投资项目212个,投资金额31.71亿元。
按照“一产业一基金”模式,设立主题基金群,主要服务于新兴产业领域成长期企业,目前已投资项目309个,投资金额211.28亿元。同时,通过完善容错机制、拓宽基金退出管道等方式,营造耐心生态,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
丰富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等投融资方式,支持大科学装置建设,破解原始创新融资难。全国首创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累计为1.2万户企业发放贷款超1800亿元。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安徽正试图用一套组合拳打破创新要素间的“玻璃门”:不局限于单点突破,而是构建“政府—市场—主体”协同的矩阵式生态;AI平台精准匹配需求、孵化器“揭榜挂帅”等,凸显市场化思维;基金长周期考核、并购贷款期限放宽,传递“鼓励创新”容错导向的鲜明信号。
“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企业技术需求找不到专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要素如何从“物理集聚”转向“化学反应”?从要素集聚到生态重构,以系统性改革破解创新要素“孤岛”难题,这些创新体系中的顽疾,正在安徽的创新改革中寻找破解之道。
(记者 彭旖旎)
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传统印染车间,如今大变样。在射阳顺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8台超低浴比染色机正高速运转。“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一年可节水30%、省气20%。”公司副总经理高佳锋介绍,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顺龙纺织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坚守“智慧高效、清洁减排”理念,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用于设备
2025-08-27 11:28:00 实时讯息近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谌贻琴在湖北调研残疾人工作,强调要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大力推动科技助残,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重要事业,其有效开展需要多管齐下、精准施策,要以政策为基、科技为翼、文化为魂,不断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
2025-08-23 12:25:00 实时讯息近年来,民乐县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诚信文化建设要求,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稳健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进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与意识。民乐县总工会始终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工作,通过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
2025-08-22 16:34:00 实时讯息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作为第二批财政电子票据跨省报销试点省份,福建于今年启动该项试点工作,并于近日召开试点推进会,选取福州、三明和漳州作为福建首批试点城市,覆盖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所有使用及报销环节,重点聚焦住院、门诊慢特病及普通门诊费用的报销业务。报销单位涵盖医保和商业保险两类场景,开票单位选取了10
2025-08-22 11:12:00 实时讯息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丽丽)截至7月31日,新疆辖区A股上市公司市值8093.07亿元,较年初增长4.05%,市场运行总体稳中向好,有效提升了投资者对新疆投资信心。 8月19日,记者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新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止
2025-08-20 11:39: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