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各省份2024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公布,从运行态势看,地区经济在保持总量进阶的同时,动能转换进程明显加快,呈现出“量稳质提”的良好发展态势。地区经济成色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迎难而上推动地区经济取得新成绩,需要在因地制宜前提下系统、精准施策,促进供需在区域层面实现动态平衡。
因地制宜培育优势是地区经济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从各地过去一年以及新春“第一会”的安排看,发挥本地资源禀赋,绘好高质量发展“工笔画”,不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已成为各地探究具体政策落实路径的共识。有的地方抓实工业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有的地方对接产业前沿科技,加快实现技术产业化,在未来产业培育方面积极蓄势赋能;有的地方把经济转型与用好“双碳”机遇有机结合,在传统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过程中开辟了新途径,实现了资源型产业焕新。
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定工作部署做好经济工作,离不开地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精准施策,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效协同,既要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普惠性政策,也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多措并举推动地区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再迈一大步。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为契机,着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积极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探索,有利于激活各类优质要素,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发挥潜力。要切实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实落细,在省域形成可反馈、可检查、可评估的工作闭环,推动政策在全国发挥更大效力。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影响公平竞争、形成市场分割、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规范治理。
通过“转型”和“育新”双轮驱动,实现产业效率跃升。传统产业仍然是很多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应把握好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的方向,有序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特别是要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发挥标准规范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壮大产业发展优势的牵引作用。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应根据地区发展实际情况,在做好产业前景科学研判的前提下精准布局,并以产业发展目标推动普惠性政策动态优化调整,以更好适应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为避免重复建设,应在区域范围内产业链协同方面加快破题,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鼓励片区内优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教资源在创新能力建设上发挥更大作用。
发挥好开放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用好各类对外开放平台载体,在服务贸易标准对接、通关便利化、吸引外资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方面,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有效破解制约服务贸易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畅通的难题,推动实现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高效配置。总结好前期旅游、运输、医疗等领域扩大对外开放的有益经验,结合行业经营主体发展诉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行业领域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升外商投资软环境水平。(魏琪嘉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 经济日报
看不见污水、闻不到异味,传统印染车间,如今大变样。在射阳顺龙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8台超低浴比染色机正高速运转。“通过设备改造升级,一年可节水30%、省气20%。”公司副总经理高佳锋介绍,作为一家传统纺织企业,顺龙纺织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坚守“智慧高效、清洁减排”理念,累计投入超8000万元用于设备
2025-08-27 11:28:00 实时讯息近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谌贻琴在湖北调研残疾人工作,强调要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大力推动科技助残,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重要事业,其有效开展需要多管齐下、精准施策,要以政策为基、科技为翼、文化为魂,不断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
2025-08-23 12:25:00 实时讯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即将开幕的数博会上,作为贵州本土低空经济领域的新锐力量,贵州恒飞科技有限公司将首次登上数博会舞台,带着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与扎根贵州的产业理想,向世界展示“贵州造”低空科技的实力。走进贵州恒飞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
2025-08-22 15:28:00 实时讯息8月20日,三亚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区就“三亚游客身体不适坐海边躺椅被催收费,1分钟1块钱”一事发布情况说明。近日,有媒体报道景区“躺椅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经核查,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一、调查情况经查,媒体报道的“收费躺椅”系收费服务区,相比景区其他免费休息区(下图所示),设有专属沙滩椅、遮阳伞、
2025-08-21 16:44:00 实时讯息核心阅读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一年多来,“反向开票”政策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释放效应。一张小发票,事关行业大发展。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
2025-08-15 08:33: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