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座被英雄精神浸润的城市,宛如一部宏大的史诗,每一页都镌刻着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当央视端午特别节目的镜头聚焦沈阳,一幅跨越时空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镜头里,沈阳故宫在阳光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见证着这座城市数百年的沧桑变迁;浑河之上,龙舟健儿们挥桨竞渡,呐喊声震彻云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松涛阵阵,似在低吟着英雄们的壮烈事迹,诉说着那段保家卫国的热血岁月。城市的英雄浩然之气与红色血脉,与传承千年的端午爱国情怀,在这一刻奇妙地交融碰撞,完成了一场牵动心灵的对话。
家国情怀
在沈阳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自2014年起,直至2024年,时光流转十一载,沈阳以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深沉的情感,连续十一年迎接981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荣归故里。当承载着烈士英灵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道道“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轻轻拂过机身,似在温柔地抚慰着烈士们漂泊的英魂;全城静默,那一刻,整个城市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唯有风声低吟,似在诉说着对英雄的无限追思。这庄重而肃穆的场景,让“英雄城市”的称号不再仅仅是一个响亮的名号,而是深深烙印进城市的精神基因,化作城市灵魂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每一次烈士遗骸的回归,都是对那段烽火岁月的深情回望,是对英雄们英勇事迹的崇高礼赞,更让沈阳这座城市的英雄底色愈发厚重。
端午,承载着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这份情怀在沈阳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回溯历史,九一八事变的枪声划破长夜,王铁汉将军毅然决然打响抗战第一枪,那清脆的枪声,如划破黑暗的闪电,点燃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怒火,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脊梁;抗美援朝时期,沈阳的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夜以继日地生产物资,他们以满腔热血支援前线,用汗水与智慧凝聚成全民支前的磅礴力量,彰显出团结一心、共御外敌的伟大精神……
这些英雄叙事,深深烙印在城市的血液里,成为沈阳最宝贵的财富。央视端午特别节目“为什么又是沈阳”,不仅仅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因为沈阳所承载的英雄精神、红色文化。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这是一种深厚的红色底蕴,是沈阳人民在岁月长河中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内核。
民族记忆
吸引五湖四海观众纷至沓来
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沈阳的各大红色场馆迎来参观热潮,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承载着民族记忆,吸引着五湖四海的观众纷至沓来。残历碑广场上,参观长队蜿蜒如龙,人们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共同铭记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群中,有追寻先辈足迹的青年学子,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思考;有以史育人的亲子家庭,家长带着孩子,希望在历史的熏陶中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大家在参观中回望过往,从体验中感悟责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据统计,“五一”期间博物馆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单日最高参观量超5.3万人次。面对客流高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全员坚守岗位,592人参与志愿服务,总服务时长达3134小时。五天假期,共举办近百场社教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让抗战精神穿透时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同样人潮涌动,成为热门红色打卡地和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场所。“五一”期间,馆内举办的《光辉岁月——新中国成立前沈阳工人运动的历史征程》图片展,生动讲述了从近代沈阳工人阶级产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会组织兴起,工人阶级斗争蓬勃发展的历程。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怀,馆内还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红色故事我来讲”青少年志愿者讲述活动,以及上演了由讲解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沉浸式情景剧《特科风云之柳条包危机》。情景剧结束后,宣誓广场还通过放映经典红色影片,让观众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此外,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北大营营房旧址等红色场馆中,志愿者们同样坚守岗位,利用自己的假期休息时间,为各地观众提供公益讲解等志愿服务,让红色精神在人们心中不断生根发芽。
在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道路上,沈阳始终肩负使命,深入挖掘城市红色基因内涵,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红色主题博物馆通过珍贵的文物、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场景复原,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则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红色元素,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同时,沈阳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游览,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沈水之阳,我心向往。”沈阳这座英雄之城,正以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英雄城市”的名片更加闪亮,让“沈水之阳”的美好约定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谢飞燕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青春相约山海 有你别样精彩——致在连高校2025级新生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致敬奋斗的你们,历经十余载勤奋学习,即将开启人生中崭新的一页;欢迎优秀的你们,将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新起点,交给了大连这座城市。我们满怀欣喜,向跨越山海、奔赴而来的你们,送上最热烈的拥抱与最诚挚的祝福!
2025-08-26 17:34:00 实时讯息8月15日,《中华有好戏》七夕特别节目石家庄录制现场。《中华有好戏》七夕特别节目日前在石家庄录制完成将于8月29日20时在河北卫视和广大观众见面8月12日,王珮瑜(右一)在《中华有好戏》七夕特别节目石家庄录制现场表演。王珮瑜、韩再芬、王红丽等15位梅花奖获得者携手青年演员戏迷票友同台献艺倾情演绎京剧
2025-08-26 08:01:00 实时讯息新华社东京8月24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23日到访日本,并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会谈。这是李在明6月就任韩国总统后除参加国际会议外的首次出访。他将在24日结束访日行程前往美国,这被认为打破了韩国总统上任后优先访美的惯例。分析人士认为,曾经在涉日问题上表态强硬的李在明,打破惯例先访日,背后既有其从在野党
2025-08-25 00:04:00 实时讯息沈蔚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80多年前,冀中战场上,时任冀中通讯社(后为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沈蔚,深入群众采写新闻,为开拓“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新局面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将军曾亲笔题词:“学习沈蔚同志刻苦勤奋的革命精神,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沈蔚,原名朱鸿寿,江苏吴县唯亭
2025-08-23 08:54:00 实时讯息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润疆 非遗添彩”2025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举办,18项辽宁非遗在展示活动中惊艳亮相。来自全国各地的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非遗展示”“非遗舞韵”“非遗市集”等板块,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桥梁。其中
2025-08-23 07:04: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