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西山区妇联
将聚焦“三新” 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手工艺者、
行业带头人、返乡创业者
等创业女性
讲述她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
竞展芳华、一路生花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董芊汝的故事
↓↓↓
在西山区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的杨林港村,一位白族宝妈的故事正悄然发生。她叫董芊汝,既是一个宝妈,也是将白族非遗与云南山野灵感融合的原创手作人。从零收入的全职妈妈到拥有“云麓造物”“滇彩雅物集”品牌的主理人,她用蘑菇和针线,编织出了一段充满韧性与民族情怀的创业故事。
爱好催生创业梦
从地摊到云端
2024年初,为了缓解经济压力,董芊汝尝试摆地摊售卖果实类饰品。“起初只是想赚点零花钱,没想到互联网给了我更大的舞台。”她回忆道。凭借对手作的热情,她在社交平台分享作品,逐渐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同年8月,她创立“滇彩雅物集”,将白族甲马、扎染工艺与家乡林下种植的菌子结合,推出蘑菇耳环、菌子标本框、扎染布艺冰箱贴等十余种文创产品。鲜艳的红黄色调取自山间花果,经固色防腐处理后,既保留了自然的灵动,又赋予作品长久生命力。
非遗与山珍的碰撞
让白族文化“活”起来
“菌子不仅是山珍,更是文化的载体。”董芊汝的设计灵感源于杨林港村独特的林下菌菇种植产业。她将菌子的香气、驱虫特性与传统手工艺结合,打造出兼具实用与美感的文创品。耳环上的甲马纹样寓意吉祥,扎染布艺包裹的菌菇摆件充满民族韵味,游客既能带走一件工艺品,也能感知白族文化的深邃。
妇联助力
创业路上不孤单
创业初期,家人的担忧、资金的紧张曾让她几度想放弃。转机来自各级妇联的持续帮扶。“她们常来工作室交流,提供活动信息,甚至帮忙对接资源。”董芊汝感慨。村书记的鼓励、妇联主席的定期走访,让她感受到“身后并非孤立无援”。如今,她的工作室还带动了村里妇女就业,“阿姐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靠手艺增收”。
未来愿景
让民族手作走向更远
面对未来,董芊汝计划进一步融合白族非遗技艺,开设DIY体验工坊,让游客亲手制作蘑菇文创产品。“我希望更多人通过产品了解杨林港,爱上我们的文化。”她笑言。对于同样在奋斗的青年,她坚定地说:“困难常有,但趴下前永远可以再试一次。民族文化的根,会让我们走得更稳、更远。”
如今,董芊汝的蘑菇手作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成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鲜活注脚。她的故事证明: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传统与创新求变,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END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妇联
编辑:刘一菡 陶红
编审:康碧姝 赵正先
近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谌贻琴在湖北调研残疾人工作,强调要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大力推动科技助残,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关乎社会公平与人文关怀的重要事业,其有效开展需要多管齐下、精准施策,要以政策为基、科技为翼、文化为魂,不断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
2025-08-23 12:25:00 实时讯息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联合主办的“文化润疆 非遗添彩”2025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在新疆和田举办,18项辽宁非遗在展示活动中惊艳亮相。来自全国各地的435个非遗代表性项目、383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非遗展示”“非遗舞韵”“非遗市集”等板块,搭建起跨越地域的文化交融桥梁。其中
2025-08-23 07:04:00 实时讯息8月16日,“飘——洪潮山水画小品展”在“钟书阁·风艺术空间(上海泰晤士小镇)”正式启幕。此次展览将风艺术空间的文化内核与艺术家洪潮的个人表达深度结合,以四十幅扇面雪景为载体,融合徽州文脉底蕴与沪上现代艺术空间的灵动气质,借“飘雪”意象诠释“山水气韵”,为上海市民献上一道隽永的“清凉文化盛宴”。徜徉
2025-08-18 14:13:00 实时讯息癌症也有“克星”!研究发现拥有这些特征和习惯的人癌症风险大大降低癌细胞“讨厌”这种身材:匀称的身材研究发现,匀称的身材是癌细胞的“天敌”,让癌症风险直接大打折扣。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的研究表示,超重或肥胖的年龄越早,患18种癌症的风险就越高。简单来说,成年人(18
2025-08-17 11:00:00 实时讯息Transparency“我是‘新广州人’,我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像广东版普通话了。”戴建业老师一登台,具有高辨识度的普通话口音便逗得读者粉丝哄堂大笑。8月16日,在别开生面的风趣开场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席专家戴建业教授携新书《戴老师高能宋词课》做客南国书香节,带来一场题为“宋词的风情与风韵”的专题讲
2025-08-16 22:05: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