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赤壁:以能力提升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8:46:00    

今年,赤壁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要求,紧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建成全省首个县域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咸宁中试谷·赤壁基地),引进产业链企业10余家,预计带动低空旅游、智能无人机等业态产值超10亿元。

以研学赋能、专班攻坚、校地协同、场景创新“四轮驱动”,闯出“干部领衔—高校支撑—企业落地”的县域科创新路,赤壁这样破题,抢抓低空经济“新风口”。

研学赋能,精准培训锻造专业队伍

赤壁市将干部能力提升与产业发展前沿同频共振。

赤壁市委将低空经济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邀请龚健雅院士等顶尖专家授课解惑。围绕产业布局精准施训,联合武汉大学举办低空经济发展专题研修班,培训业务骨干50余人次,同步编制《赤壁低空旅游发展规划》,实现“学用转化”零时差。

组织干部赴深圳、长沙等先进地区开展实地研学,考察“无人机物流”“低空应急救援”等创新模式,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专班攻坚,高效服务破解产业瓶颈

为高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赤壁市抽调科信、文旅等部门20名骨干力量,组建低空经济工作专班。

专班践行“一竿子插到底”的服务理念,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快速协调解决空域审批等跨领域、跨部门难题。

在专班高效推动下,“赤壁古战场低空游览航线”审批仅用3个月完成,“空中看赤壁”项目顺利投产达效。

专班还积极搭建平台,成功承办各类学术研讨、技术交流及实习实训活动20余场,吸引航天宏图等8家知名遥感及空天信息企业落户赤壁。

校地协同,创新生态加速成果转化

深化校地合作,成功推动武汉大学·咸宁低空经济创新研究院落户咸宁中试谷·赤壁基地,构建起“研究院+中试基地+企业”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聚焦低空环境建模、通信网络等六大核心技术方向,引进10余个顶尖专家团队,落地9项重点科研项目,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力中试支撑。

创新选派10名党员干部担任企业“科技服务官”,提供全周期精准护航。

在“服务官”的助力下,李必军教授团队的地下矿区群体车辆自动驾驶技术转化成的智能无人矿车项目,已成功落户赤壁市万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武汉大学龚健雅院士团队表示:“这个项目应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领先的。”

该项目9月份将逐步批量生产,达产后可年产5000台无人矿车,年产值可突破50亿元。

场景创新,融合示范培育新业态

赤壁市着力提升干部创新思维与应用能力,积极打造“低空+”融合应用场景。

党员干部带头探索,打造“低空+文旅”标杆,推出无人机灯光秀(重现赤壁之战)、热气球观光等特色产品,“五一”期间吸引游客5万人次,带动消费1.2亿元。

启动“青年飞手”计划,培养掌握无人机飞防技术的青年人才队伍,推动无人机在农业植保、灾害巡查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建成全省首个“空天地水一体化”测试基地,服务20余家企业技术升级,不断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新业态。

赤壁市以发展低空经济为“练兵场”,将“干部素质提升年”的要求贯穿实践全过程。通过研学赋能精准滴灌、专班攻坚实战摔打、校地协同拓展视野、场景创新激发潜能,不仅跑出了低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更锻造了一支懂科技、敢创新、善服务的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拥抱新质生产力、推动科创突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赤壁样板”。

通讯员 魏渊 张译天 陈望梅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