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东黄土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庆城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被誉为“陇东一绝”的庆阳香包。这一色彩艳丽、造型生动的传统手工艺品,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如今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庆阳香包起源于上古时期,最初是百姓用布料包裹香草以驱虫避邪的日常用品。历经千年演变,逐渐形成了色彩鲜明、针法细腻的独特风格,成为庆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这门古老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庆阳市佳艺香包刺绣有限公司经理马瑛娟,自小跟外婆学针线,后经专业培训。2009年成立销售部,2019年创办公司。她技艺精湛,作品精美获奖众多,还利用布料图案创新,制作造型寓意各异香包。“十多年来,我不仅创作了自己的原创作品,还申请了专利,香包让我的家庭收入大幅提高。”马瑛娟说。她不仅精进技艺,还积极培训学员,带动更多人投身香包产业。
同样在创新路上探索的还有庆阳香包绣制代表性传承人程雪。凭借设计功底和独特视角,将传统刺绣与现代潮流结合。她深入研究传统元素,开发新型产品10余种,改进旧款30余种,产品风格独具,累计销售5万多个,其刺绣化妆镜获创意大赛优秀奖。她不断学习,内外兼修提升技艺。“香包不仅是工艺品,更是生活的艺术。”程雪告诉记者。
非遗传承人张艺馨幼时随祖母学刺绣,坚持纯手工制作。她设计的“跳跳虎”香包独具匠心,采用锦棉与皮层里料,手工绣五官虎纹,内填丝棉香草,细节精致。端午节挂孩子脖上或肩上,寓意驱邪纳福。她制作多种型号颜色香包,成为增收“金包包”。“我希望通过香包带动更多姐妹增收,也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张艺馨说道。
近年来,庆城县重视民俗文化产业,搭建“文化集市”平台,汇集70多家刺绣加工企业和香包大户。政府扶持下,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开发多民间工艺项目,推动民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有国家、省、市民间艺术大师 148人,民俗协会6个,从业人员3万多人,产品280多种,年销售收入超2.7亿元。
从传统传承到融入现代元素创新,庆阳香包在庆城绽放时代光彩,它是文化延续,更是乡村振兴支撑。一针一线绣出的,是精美的香包,也是庆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承人的努力下,庆阳香包将走进更多人生活,续写辉煌。
记者:李云 郑亚虎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姚宏伟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7月13日上午,太原市晋源区赤桥古村隆重举办首届“千年古村落·一脉忠义魂”民间社祭文化大典。数百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与当地村民齐聚千年古槐下,共同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本次活动以古官道遗址为主线,巧妙串联起村落厚重的历史文脉。年近八旬的非遗传承人、老支书杨来根现场讲述了豫让“漆身吞炭”
2025-07-17 11:08:00 实时讯息【来源:舟山市文广旅游体育局_工作要闻】近日,《中国文化报》刊发《在舟山博物馆里乘风破浪》,点赞“千年船说”舟山船文化系列文博研学课程。报道以“寻宝”解锁渔绳结、拼装绿眉毛船模、“穿越”海上丝绸之路等游戏化场景为例,盛赞课程把千年船文化化作可观、可触、可玩的沉浸式体验,实现“跨学科融合+非遗活态传承
2025-07-16 04:40:00 实时讯息【来源:泉州晚报】泉州网7月14日讯 (融媒体记者王金植 陈智勇)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泉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已确定,共135人。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开展泉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定工作,经各地各相关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组初评、评审委员
2025-07-14 13:09:00 实时讯息7月5日下午,知名文史专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程章灿携新作《对联课》亮相第十五届江苏书展,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国安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两位学者围绕对联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学样式,从历史渊源到创作妙趣,为现场读者奉上了一堂听得懂、用得上的传统文化普及课。对联:刻在文化基因里的文学符号程章灿指出,对
2025-07-07 23:17:00 实时讯息“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汝瓷,以其清素淡雅的艺术风格,受到世人青睐。河南省宝丰县,是清凉寺汝官窑遗址所在地,在一代代汝瓷工匠的努力下,如今,一抹天青色重新绽放,汝瓷在这座以“物宝源丰”而闻名的豫西小城重现千年风韵。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素有“天下名瓷,汝窑为魁”的美誉。汝瓷独特的釉
2025-06-14 18:44: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