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名小镇网格员的日常:“责任挺多,权力很小”丨人在职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6 17:00:00    

作为小镇上的一名社区网格员,我的收入刚好卡过所在地区的“生存及格线”,扣完各项该扣的费用后,每月到手工资虽不至于“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但必得清心寡欲方能温饱。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格员人数已达450万,但大多数“外行”猛一听这个岗位名,还以为我们是拉网线办宽带的呢。制度手册上写明网格员的工作内容有: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防范、安全隐患排查督改、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共事务代办、实有人口管理,以及完成综治中心交代的其他工作。一句话:责任挺多,权力很小。

因为我们的大部分工作都由社区统一安排,所以有较多机会接触到居民间的各种纠纷矛盾,很容易看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其内容丰富性远超工资含金量,也算物有所值。

最常见的纠纷群体就是楼上楼下的邻里住户,真跟上下牙齿打架一样免不了有所龃龉,在或直接参与或旁观了解的过程中,我学了不少人生大道理,顿悟到许多事情对错并不十分要紧,解决问题的角度才重要。

比如小唐就被住其楼下的老张夫妇“告”上居委会,原因是:楼上的卫生间漏水滴到楼下,把老张家靠墙放的新衣柜给浸坏发霉了。

乍一看,是很好判定责任的事件,让小唐赔偿人家损失就好了嘛,但变量出现了:老张的衣柜放在那个位置两三年了,其间因漏水问题就让楼上来家里糊墙刮腻子处理过,那时已经达成一致,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又让人赔衣柜?再说,楼下的明知楼上存在漏水隐患,为什么一直不将衣柜挪换地方,硬要长期放那儿?还有,近一年多时间,老张夫妇都去了外地女儿家久住,临走前,把家里家外该洗的洗、该拖的拖、该擦的擦,且为安全考虑关紧了门窗,所以焉知不是由于屋内通风不畅导致衣柜潮湿未干?凡此种种,都成了需要社区出面协调的争议难点。

我和同事被派往第一线,先去老张家拍了衣柜、墙壁照片留证,再跑楼上查看小唐家漏水的具体位置,召集大家在楼梯口商谈数次,回来后又向社区干部汇报,咨询房屋装修、管道排布等相关专业人员。最后,经过几天的各方座谈,小唐同意拿出1000元赔付给老张,一次性“买断”纠纷,后续不再对漏水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像这种花钱就能解决的事还算好办,最麻烦的则是关系问题。

离异单亲妈妈小谢走进办公室,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真是没法过了,周六早上五点多,住校的大女儿好不容易回家住一晚上,就被楼上那两个××(此处为骂人的方言)吵醒,天不亮就开始拖他的尿罐罐,搬铁架桌子。你们管下他嘛,唉。”

事发源头还得追溯到一年多前,从某天开始,住楼上的七十多岁的黄家老两口就开始制造各种噪音“骚扰”楼下的小谢:拿晾衣杆敲楼下窗户、大半夜不睡觉咚咚咚在楼上蹦跳、把椅子满屋子拖拉……至于这么干的原因,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辩出个究竟。小谢说是因为那两个“老不死的”歧视她单身带两娃,故意使坏赶他们走,致使跟她住一起的小儿子已显露出抑郁症状。而黄老伯矢口否认一切,称两家完全不存在矛盾,纯粹是这个单身女人多心而已。

小谢向我们网格员反映过情况,也到社区详细说明被欺负的过程,闹得最凶的时候还报过警,但两家关系并未有丝毫好转,反而越闹越僵,走路上偶然撞见都要互翻白眼、心里咒骂。

我在盛夏时节穿短袖第一次去小谢家了解情况时,该片区的居民小组长已经从中斡旋近一年,好话说尽,身心俱乏,有几次都差点卷入动手的拉扯中受伤,但双方依旧“一个柔弱哭闹但态度坚决”,一个“文质彬彬若无事发生”。当我厚裹棉衣与小谢、黄氏夫妇坐上谈判桌,劳烦社区、派出所、综合办等多方出动时,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几次三番调和之后,各部门合力想法子,以帮助小谢儿子转学到县城就读为解决办法平息了事端。

那天,我在电脑前帮小谢给县教育局写转学申请,她默默坐在我身后,一副任人宰割的奇怪表情。

我安慰道:“事情总算解决了,反正你在县里也有住房,搬过去比在镇上条件好,让儿子转学到离家近的地方读书,至少没了之前的烦心事。”

谁知道她悠悠地怼了我一句:“把我打发走,你们片区又少了个包袱,哪是真心为我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换来如此评语,也是干基层工作常有的事。

前几年刚到社区时,我还是幼稚的学生思维,凡事都得明明白白地分个好歹,人人非黑即白。学习成长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基层工作不是这么干的,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只是协调,并不具有强制性,最后之所以能圆满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当事双方以和为贵的良好态度,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外人再如何巧舌如簧也没法让两个非要硬碰硬的犟石头达成共识。

社区前辈教我:“你觉得谁对谁错不重要,事实怎样也不重要,最关键的是让双方接受同一个结果,就行了。”

刚开始,思维执拗的我还不理解这种做事方式,后来才慢慢明白此中深藏的大智慧:许多事情深扒纠缠下去,对谁都没好处,只会让彼此嫌隙越来越深,心结越来越大。

对居民来说,网格员是社区工作者;于社区而言,我们是居民代言人。

需要处理的大小纠纷就像咱们吃喝拉撒过日子遇到的小摩擦,很少涉及非此即彼的大是大非,谁愿意牺牲一点,就吃些亏来维持关系的平衡,往往多凭感情来决断,所以俗话才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

居民的小家是这样,社会的大家亦如此,锱铢计较往往招致睚眦必报,所谓和谐不是没有任何纷争,而是寻找共同点以代替冲突点。

调解纠纷只是网格员协助社区的其中一项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比如对辖区内所有租住户的数据登记更新,特殊人员的跟进回访,对特定场所店铺的安全巡查,每年节点时打电话给还没交医保的居民宣发政策,逢年过节去红绿灯路口值勤,或者在争创卫生城镇时扫扫大街,遇到突发情况也要随叫随到去现场维持秩序……可谓种类繁多,包罗万象。

我常跟同事开玩笑:“大到危房改造,小到路灯更换,都需要我们出马。”连我的孩子都说:“我都不知道你是干啥的。”

我想,网格员就像平民百姓向上沟通的最小服务站,我们手上并没有什么权力,但可以成为一个个攀援点,帮助居民一步步解决问题。

祖籍四川绵竹的明代文人张岱说:“天下何物不足以贵人,特人自贱之耳。”不同工种都有其繁琐艰难之处,对于满怀热情拥抱生活、体验世界的人来说,再低微的岗位也可从中收获独一无二的成就感。何况以心换心,从来没有贵贱之别。

(作者为四川社区工作者)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之“人在职场”,欢迎来信分享职场心声、吐槽职场经历、打破刻板印象、揭秘行业规则。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鲛墨

责编 温翠玲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