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如何通过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实现竞争突围,成为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热议的话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场走访发现,通过AI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及抓住国内“促消费”专项行动机遇,是不少企业给出的解法。
现场,几乎所有的参展商都在展示最新的数字化产品和AI成果。怡和嘉业(301367.SZ)董事长庄志向记者介绍,今年,旗下品牌“瑞迈特”的展会不再局限于设备上的展示,更强调智能化技术与生态协同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瑞迈特已经完成从硬件制造商向呼吸健康服务商的转型,进入生态协同解决方案的变革进程中。”
此前,有部分市场声音担忧,美国“对等关税”或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
庄志对记者回应道,目前来看影响是有限的,“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公司和我们美国经销商React Health在美国地区的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核心指标基本没有影响,同时,我们核心零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国内供应链安全可控,技术自主性和成本优势显著。”
同时,庄志还提到,去年下半年以来,顶层设计推出的“国补”“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扩内需政策,大大带动了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量。
“呼吸机是一个刚需比较强的产品类别,有些人可能因为经济问题在犹豫观望,但国补等政策推出之后,他们就直接下单了,这对我们的产品销售有很大的促进。比如说原来国补我们只在京东平台有,天猫是没有的,明显就能看得出来这两个平台的销量不一样。不过,现在天猫也参与国补了。”庄志说道。
说起怡和嘉业,部分未接触资本市场的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很多中青年和老年人对其主体下的品牌“瑞迈特”呼吸健康管理产品却非常熟悉。
瑞迈特与BMC均属怡和嘉业公司的呼吸健康管理品牌。根据沙利文2024年8月披露的数据,BMC瑞迈特家用无创呼吸机2023年在全球市场销售占有率为12.4%,居于全球第二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为30.6%,排名第一。
怡和嘉业2024年中报显示,公司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业收入为2.1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7.20%,在中国内地的营业收入为1.6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42.80%。
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中国企业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庄志向记者坦言,就2025年来说,“国内市场要比海外市场确定性更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怡和嘉业会放慢“出海步伐”。
庄志表示,公司绝不会放弃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并且在过去的发展积累中,怡和嘉业的海外布局已经做了一系列调整与准备。
“我们很早就制定了本地化的发展路线,比如我们在欧洲建立了当地的数据和贸易公司,直接为当地客户提供服务,树立品牌形象,后续我们的海外市场会按照这个步调,进一步融入当地,成为一家本地化的公司。”庄志说道。
在其看来,海外市场中,不同的国家客户需求是不一样的,公司需要贴近各个市场的客户,根据这些需求开发出相适应的产品,“举个例子,像传音在非洲市场能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扎根当地,开发出了最适应当地人的产品,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与此同时,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消费环境,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国内市场的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行动,已让怡和嘉业感受到了“暖意”。
以瑞迈特E5 B20A Plus型号的呼吸机为例,其在京东自营店原定到手价格为5340元,但国家补贴可以减免百分之十左右,再叠加平台补贴,到手价可比原定到手价少百分之二十左右。
“这次3000亿元特别国债规模较2024年的1500亿元翻倍,且实施时间提前至年初,政策节奏更快、覆盖面更广。政策通过‘资金补贴+技术引导’双轮驱动,推动产品从功能型向智能型跃迁。例如,强调消费升级,明确人工智能应用,与家用医疗设备的智能化趋势高度契合。这种政策导向不仅刺激短期消费,更倒逼企业强化技术迭代能力。”庄志说道。
对于今年国内市场的规划,庄志指出,一方面是基于“扩内需”等发展趋势,继续夯实个人基础业务,强化零售端;另一方面公司要强化院线渠道,“因为院线渠道虽然量很少,但是它是建立品牌形象的很重要的渠道,也是我们跟临床医生打交道的一个场所。今年我们会重点投入到临床渠道建设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意识的提升,国内医疗市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已从单一的“有病治病”延展为追求全面的健康管理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等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年初DeepSeek爆火之后,怡和嘉业有不少技术员工开始讨论如何使用DeepSeek增强产品竞争力。
不过,庄志认为当前市场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及应用落地并不够,“行业对于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使用,还处在很初期的阶段,太简单了。用户在使用呼吸机之后,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服务,这个和其他产品类别很不一样,如果直接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降低人工需求,意味着同一个专业人员需要服务更多的患者,这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技术融合创新与升级,我觉得这个势头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从现阶段来看,庄志指出,公司的研发重点仍然集中在算法迭代更新、新材料研发、传感器在新场景中的应用等。
“我们目前的目标还是以更低成本的方式、更高效的服务,让每一个家庭患者能够享受到专业的产品及服务。”庄志说道。
以此次CMEF展会上,BMC瑞迈特展出的恬梦系列产品为例,庄志指出,其主要的亮点在于,一通过智能算法,精准解析复杂的呼吸问题;二接入“呼吸数据管理云平台”,医生可以远程查看患者的睡眠数据并实时调整治疗参数,真正打通了家庭与医院的数据闭环。
“我觉得AI和医疗的结合会对整个医疗场景带来很深刻的改变,但是很难预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比如说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家也很难想象我们今天的生活,智能化技术在当前来看,也处于这样的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地进行研发和创新,保持我们的竞争力,强化我们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庄志总结道。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如何?企业最有感受度。日前举行的“2025年淞南镇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上,淞南镇党委书记曹维渊透露,淞南镇各项经济指标居于宝山区前列。今年以来,不仅有一批“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科创企业落户,一批产业园区也有了新动向。比如,M3科创走廊有了新进展,微盟总部于3月启用;北上海人力资
2025-05-01 12:44:00 实时讯息本报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振东制药大楼。 公司官网/图)2024年对于振东制药(300158.SZ)而言是载入其史册的“至暗时刻”。近期,振东制药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9.71亿元,同比下滑18.06%;归母净利润巨亏13.29亿元,同比降幅达2920.55%;扣非净利润
2025-05-01 00:01:00 实时讯息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一系列深刻影响保险行业发展的政策密集落地。在保险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浪潮中,泰康保险集团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2025年4月30日,泰康保险集团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271亿元,同比增长17%;截至2024年年底,总资产达21276亿元,同
2025-04-30 21:40:00 实时讯息4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2025年一季度成都都市圈发展开局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93.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6.2%、占四川省的4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17.9亿元、增长7.2
2025-04-30 16:46:00 实时讯息长江商报记者 黄聪作为“徽酒四杰”之一,口子窖(603589.SH)的营业收入与第一和第二位的差距拉大。4月28日晚间,口子窖发布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15亿元,同比增长0.89%,首次超过60亿元并创下新高;净利润16.55亿元,同比下降3.83%。2024年,古井贡酒营业收入2
2025-04-30 15:06: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