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博物5分钟|桌游鼻祖,连李白都喊“上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7:33:00    

这是一块有点奇怪的砖头

材质普普通通

画着怪鸟、铜钱和线条

以为这是古人信手涂鸦?

大错特错

这是一张“棋盘”

是曾经风靡汉代的“全民桌游”

六博,中国最古老的“桌游鼻祖”

最早可追溯至商代

春秋战国时开始流行

西汉晋升为“社交顶流”

上至皇帝下至街头混混都热爱

连李白都写诗感慨: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中山国出土的六博棋盘,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石质六博棋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这块汉陶六博砖

出土于济南章丘毕杨汉墓附近

砖面接近正方形

上面刻画有“T”“L”“V”形状的纹路

也就是六博棋局的棋路

这些纹路将砖面平均分为四组

其间画有四只大鸟

鸟秃头,圆眼,尖喙

身饰斑纹,后三尾羽

两腿交叉足三趾

在中间方框内及四边的“LV”纹上

均有一“五铢”钱纹,共九枚

所有图案均浅雕于陶面

为一幅完整的六博图

看到这里

喜欢棋类游戏的人

大概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随着全国多地出土六博相关实物

这款古代“顶流”社交游戏

逐渐揭开神秘面纱

湖南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彩绘漆木“六博棋具”,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六博棋具。湖南省博物馆藏

一套完整的博具

由博局盘、箸(后来演变为茕)、棋、

筹、割刀、削、盛具等组成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套棋具,包括方形博局盘一件,大象牙棋子12枚(6白6黑),灰色小象牙棋子20枚。长箸12根,短箸30根,象牙削刀一件,象牙割刀一件,球形十八面体木骰一件。湖南省博物馆藏

博局盘也就是棋盘

刻有“T L V”形状的棋路

共12条,称“曲道”

两头当中名为“水”

博局示意图

箸是细长的竹管,分正反面

用途类似骰子

用以计算行进的步数

后来出现了与箸的“平替”:茕

汉代的茕皆为十八面体

刻有一到十六的数字

博局骰子(茕),西汉,直径约5.2厘米。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棋子多为金属、象牙或玉石材质

大小在2-5厘米之间

一般为12颗,分为两组

有的用颜色区分,六白六黑

有的用不同形状区分

还有的以每组一大五小的棋子组成

大棋为“枭”,小棋为“散”

颜色、作用各不相同

六博盘,西汉,荆州博物馆藏。网友“无辣也要欢”拍摄

筹用来记录对博者输赢情况

数量不等

可以用削刀随时制作

六博的具体玩法已失传

大体规则是对博者用投箸决定行棋步数

以杀掉对方特定棋子

或获得更多筹的一方获胜

人们根据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

推测出了两种玩法

一是“杀枭决胜负”

“枭”可以直接吃掉对方的“散”

但要在己方“散”的协助下

才能杀掉对方的“枭”

徐州黑头山西汉刘慎墓出土的六博棋子

二是“以食鱼定输赢”

除了6枚常规棋子

双方各有一枚圆形棋子,称为“鱼”

需放在“水”中

棋子行进到规定的位置

即可竖起化身为“枭”

入“水”吃掉对方的“鱼”

名为“牵鱼”

每牵一次鱼可获得相应博筹

最终以博筹多少认定胜负

六博陶俑,东汉,棋盘上可见圆形棋子“鱼”。河南博物院藏。 图片来自正观新闻

因为博局的曲道有限

如何有效“争道”是重要的游戏策略

是投箸之外的智力比拼

往往引得对博双方怒目相争

据文献记载

秦汉时期是博戏最盛的时代

西汉时还曾在宫廷中设“博侍诏”一职

专职陪玩

玩六博还有“饮博”

一般是输棋一方计筹罚酒

仙人六博图画像石(拓印),东汉。 四川博物院藏

关于这个游戏最著名的故事

发生在汉景帝刘启身上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

汉文帝时

还是皇太子的刘启

与吴国太子刘贤玩六博

两人产生争执

因刘贤态度“不恭”

刘启一怒之下

抄起棋盘砸死了刘贤

吴王刘濞从此怀恨在心

多年称病不上朝

等到汉景帝推行削藩时

干脆新仇旧怨一起算

联合藩王起兵造反

史称“七国之乱”

彩绘木雕博戏俑,汉代。甘肃省博物馆藏

后来,六博“赌”的色彩加重

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投箸这一步骤上

侥幸心理取代了策略谋局

“博”与“赌”渐渐融合结为一体

六博在汉代以后逐渐衰落

一个好消息是

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五千多枚竹简中

考古人员发现了千余枚棋谱

已确定为汉代“六博”的行棋口诀

也许用不了多久

这款千年前的“爆款桌游”

将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主理人:尹燕燕

设计统筹:吕文佳

策划:张春晓 高翔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