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奔流城市计划·武威|巨融能源:河西走廊崛起澎湃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4:38:00    

巨大屏幕上数据跃动,天然气管网压力实时显示,设备状态自动预警,精准监测着天然气从气态到液态的蜕变……7月23日,“奔流城市计划——传奇的武威”探访团走进投产刚满月的巨融(甘肃)新能源有限公司,探秘这条新启动的“绿色能源动脉”从无到有的开拓之路。

绿色引擎启动,填补区域能源空白

在古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中控室,记者见证了这条日产12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的生产线全速运转的全过程。作为河西走廊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拼图,这座一期年产能达30万吨LNG的现代化工厂,不仅填补了武威市大型液化天然气项目的空白,更成为驱动区域绿色转型的新动能。

回溯巨融能源的发展历程,从2010年7月伊宁市巴彦岱巨融加油站项目启动,到2020年11月巴州工厂投产并完成首批产品交付,巨融在能源领域持续深耕,一步一个脚印拓展业务版图。2024年3月,甘肃武威迎来绿色新能源产业新里程碑——甘肃巨融能源古浪项目开工奠基,开启了其在武威的发展新篇章。

这个总投资15.07亿元的项目,占地300亩,采用国际领先的液化工艺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着力打造LNG“产、运、销、储”全产业链。目前投产的一期工程日处理天然气达120万立方米,年产LNG 30万吨,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跃升至75万吨,成为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绿色能源保障基地。

智能科技赋能,生产管理高效透明

走进厂区中控室,巨大屏幕上清晰展示着全厂生产数据与实时监控画面。工艺工程师俞延栋介绍,“每一台电脑负责不同工作,涵盖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检测、生产流程监测等,我们已经全面实现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遍布厂区的监控设备与人员佩戴的实时定位工牌,让生产过程透明可控,安全管理与调度效率显著提升。

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能源损耗,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反哺家乡,人才回流助力发展

项目投产不仅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还带来了人才返乡潮和大量就业机遇。生产经理卫鹏感慨:“我之前在新疆的能源国企工作,听到家乡也建设了现代化能源产业,就毅然决然回来了。毕竟在自己家门口,离家人也近。”巨融能源一期项目近200名员工,本地人占比高达98%,其中许多都是从新疆返回的技术人才。“建设家乡,也陪伴家人,他们也是返乡人员。”卫鹏指着中控台前专注工作的身影说道。

人才的回流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进一步推动了产业与地方的深度融合。企业发展也反哺当地经济发展。据介绍,项目一期达产后年产值12.5亿元,年纳税6000万元,提供就业200余个。待三期全部建成,预计年产值突破40亿元,年纳税约3亿元,吸纳就业800余人。

政企协同共进,优质营商环境护航

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政企同心的合力。作为古浪县依托西气东输气源优势引进的重点项目,从洽谈初期到建成投产,当地政府始终靠前服务。

2024年8月,古浪县设立招商项目代办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项目前期手续全程代办、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水电等生产要素保障等。构建“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统筹协调、职能部门服务下沉、代办中心全程代办”三级联动机制,实现涉企服务“一窗受理、集成办理”。18个涉企部门明确1名副职担任服务专员,其中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应急局、司法局、税务局6个重点部门实行副局长轮流挂职担任代办中心主任,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从运行机制上促使职能部门权限下沉、服务下沉,从“找我办事”变为“主动服务”。

“能源企业审批流程非常复杂,但古浪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打开了‘绿色通道’,优先审批,从项目备案到用地规划,从融资协调到用工保障,全程帮办代办。”卫鹏说,设备调试阶段,县应急局、市场监管局组成联合督导组多轮“体检”,供电公司专项小组24小时值守保电,“这种全周期服务,让我们得以快速完成一期建设并投产。”从项目破土动工到建成投产,政府与企业紧密配合,解决了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这就是优质营商环境滋养着企业成长的典型案例。”

如今,巨融能源已经开始满负荷运转,一辆辆槽车正源源不断地向周边供气,满足了河西走廊绿色交通及周边区域清洁能源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更将承担储气调峰功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武威乃至整个河西走廊注入强劲的绿色新动能,助力区域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大步迈进。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秀芸 实习生 李芳洲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