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上午9点,万州区特教中心旱地冰壶训练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在关注智力组队长汪飞侠即将推出的那一壶。
教练牟尚清和吴玉珊站在赛道终点,几秒钟后,冰壶滑出,在得分区与另一枚冰壶相撞发出脆响,牟尚清带头鼓掌,汪飞侠起身抬头,喜悦、自信、骄傲都写在了那双笑眼里,训练室的气氛又热烈了起来。
从2017年建队至今,8年来,这支由27名残障学生组成的旱地冰壶队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比赛冠军。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这支队伍还获得了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8月27日,距离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旱地冰壶比赛还有19天,这场持续了整个暑假的加急训练进入了最后冲刺。所有人都铆足了一口气。为此,退休两年的牟尚清重新回到赛道,与吴玉珊等人组成的6人教练组,与智力组和轮椅组的10名队员一起,在这个夏天再赴奇迹。
8年来,万州区特教中心旱地冰壶队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比赛冠军。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启航
从走廊开启的第二人生
这是一支完全从“0”开始的队伍。
2017年秋,按照上级要求,曾担任飞镖教练的牟尚清受命组建万州特殊教育中心的旱地冰壶队,按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智力组、轮椅组和听力组。
此时,对于全国而言,旱地冰壶都是一项比较新的运动。比赛用什么规格的壶,赛场什么规则,战术该怎么打……队伍创建之初,困难如荆棘丛生。“新手”教练牟尚清需要先摸索探路斩断前路荆棘,后续才能带领他的“菜鸟”队员们在这条路上跑起来。
那段时间,连做梦,牟尚清都在思考战术。
万州区特教中心旱地冰壶训练室里,队员们正在努力训练。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很快,旱地冰壶队正式成立,学校里20余米的风雨长廊成了最初的训练场地。牟尚清蹲身提壶,为队员做示范。听障少年张瀚文接过第二枚,冰壶滑过走廊,开启了万州特教中心旱地冰壶队的首次训练。
三组队员,牟尚清有三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听障组队员无法靠声音交流,牟尚清便告诉队员们可以依靠眼神和肢体动作传递战术,用震动感知冰壶滑行的节奏。
智力组队员难以理解复杂规则,牟尚清会将技术动作分解成“数格子”“转圈圈”等游戏,用颜色标记赛道,用童谣记忆规则。
轮椅组队员需要借助辅助杆,所以他们的重点就是如何去用好杆和手滑,将差别把它缩到最小。
尽管困难重重,但没有一个队员退缩。“想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拿奖,证明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希望,体育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队员们正在积极训练中。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奔跑
从籍籍无名到载誉无数
2018年,万州区特教中心旱地冰壶队首次出征,参加重庆市第五届旱地冰壶比赛,以不足一年的训练,换来了第三名的佳绩。
总结会上,张瀚文在黑板上写下“要努力,下次要让奖牌换个颜色”。
所有的孩子都把这句话放在了心中。要努力,为自己搏一个未来,为队伍取得更多荣誉。
训练室里,主动加练的队员越来越多。听障组和智力组的队员因为长时间需要单脚跪地,膝盖被磨出了老茧;轮椅组队员的掌心也在长时间训练中,被轮椅扶手磨破,结满厚厚的茧。但没人喊累,伤痕和老茧,都是他们这一路的勋章,每个人都为之骄傲。
教练正认真分析队员们的训练情况。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2019年,为了备战3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基层残疾人旱地冰壶全国总决赛,队员们正月初三便返校训练。为了抵抗严寒,他们买来塑料薄膜,将风雨长廊围了个严严实实,然后在里面训练。
牟尚清记得,那年听力组有名队员高烧不退,却仍坚持申请训练,焦急地用手语比划,“我能坚持,不能拖后腿。”
努力拼搏,终有回报。最终,这场比赛里,队员们一举拿下智力组冠军和听力组季军。
训练十分辛苦,但没有一名队员退缩。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在这之后,他们更是屡创佳绩,2023年,队伍新添5名教练,赛训更加规范专业。在自身努力与教练的帮助下,听力组队长张瀚文成长为了赛场上“大魔王”一般的存在。有其他省队教练跟牟尚清说,“张瀚文一趴在那儿,我们心里就开始没底了。”
今年,张瀚文考上了长春大学,即将开启他的崭新人生。而这支见证了他成长的旱地冰壶队,也在8年赛场淬炼里,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市级奖项5项,其中包括国家级冠军3个。
冲刺
目标是下一个冠军
过往的荣誉没有让队员沉溺,而是成为了拼搏下一个冠军的动力。
智力组队长汪飞侠是和张瀚文一样,是在队伍创建之初便加入的老将,也是这次参与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的10名队员里,最有号召力的一个。
只要他开始加练,其他队员就会紧跟过去一起训练。而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参赛选手,赛场经验心得只要队员有需要,他就从不藏私。在他的影响下,老选手和新选手互帮互助,所有人的目标一致,都是冠军。
18岁的彭阳,是这次智力组的参赛选手之一,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为了这一天,她已经默默准备了4年。
教练牟尚清指导队员们训练。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以前总是很羡慕能去比赛的队友,希望我也能好好表现,把奖牌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为我骄傲。”彭阳说话很慢,听完记者的提问思考了好一阵子,才说出这番话。她个子小小的,但只要一投入训练,身体里便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能代表学校旱地冰壶队参赛,不仅是彭阳的梦想,更是队伍里每一个成员的梦想。由于这次比赛的参赛年龄最低为16岁,所以有部分很优异的同学未能参赛,但在有训练赛的时候,他们仍希望参与,为这次比赛助力。“如果你不让参加,有的同学还会哭,你会觉得又感动,又可爱。”另一位教练吴玉珊说。
9月10日,这支承载了无数人期待与希望的旱地冰壶队就将再次出发。
一路走来,牟尚清见证了这支队伍的艰难、拼搏、团结与荣光。27名残障少年凭借旱地冰壶爱好、特长,找到了更多人生可能性。
为备战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队员们利用暑假时间积极训练。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这次旱地冰壶比赛,有许多人问过牟尚清期望的结果,他想起了旱地冰壶队创建之初,同样很多人问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愿意教特殊学生打冰壶。“冰壶赛道没有门槛,只有方向。残障的孩子,没有既定的命运,只有通过努力不断改变的人生。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我相信努力的结果。”
比赛成绩重要吗?重要,因为那是所有人为之付出的见证。但也没那么重要,因为这群少年,在数年时间,通过上万次投掷赢得的赛场入场劵,本身就已是肯定。
从命运冰封的角落到国家领奖台,少年们早已撞碎命运坚冰,在旱地冰壶赛道上凿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唐雨/文 刘润、万州区特教中心/图、视频 首席记者 林楠/审核
近期,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有些玩具包装中,没有厂名厂址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1解压软泥玩具风靡市场其材料含有毒硼砂近两年,号称 “解压神器” 的软泥类玩具风靡市场,成为儿童常用玩具,但相关儿童伤害事件屡见报道
2025-09-08 17:03:00 实时讯息记者手记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上午9点,万州区特教中心旱地冰壶训练室里很安静,所有人都在关注智力组队长汪飞侠即将推出的那一壶。教练牟尚清和吴玉珊站在赛道终点,几秒钟后,冰壶滑出,在得分区与另一枚冰壶相撞发出脆响,牟尚清带头鼓掌,汪飞侠起身抬头,喜悦、自信、骄傲都写在了那双笑眼
2025-09-08 06:42:00 实时讯息这两天,大象新闻记者在北京遇到不少前来报道九三阅兵的外国媒体朋友,其中一位莱索托记者手里的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莱索托国家通讯社记者RETHABILE DAVID MAJARA:这本书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于佳敏:是的,这个早晨我见过您。所以,为什么您对这本书有兴趣?您想了解什么?莱索托国家通讯社记者R
2025-08-30 19:23:00 实时讯息今天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汉口赛区第二场硚口vs江岸比赛正式落幕 应文 摄此次硚口正面对决江岸双方「真刀真枪」奋勇拼搏为观众献上了一场体育的饕餮盛宴 硚口最终比分以0:3惜败江岸祝贺江岸队获胜虽胜负已分但硚口的球员们在赛场上展现了“冠军摇篮”的精神拼到了最后一分钟每一次拼抢、冲刺、传球都引来
2025-08-24 01:02:00 实时讯息近日,“云南3岁女童头上插刀淡定就医”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8月17日,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获悉,经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刀体已第一时间取出。此外,经公安机关介入调查,认定系意外事件,排除案件。据介绍,8月15日23时,昆明市东川区居民胡某在家中更换床单,拉抖床单时不慎将床边摆放的水果刀甩飞,砸到正在玩耍
2025-08-18 12:06:00 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