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厚德、笃行、致用、创新)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09:21:37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的首批国防军工院校之一,在发展历程中曾更名为中湘干部学校、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湖北工学院、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武汉机械工业学校、武汉船舶工业学校,1998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截至2022年8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600余亩,设有9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有专任教师55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

历史沿革

时间

历史沿革

1950年10月

中南兵工职工学校诞生(现址),前身可追溯至19世纪创办的汉阳兵工厂。

1951年12月

中央兵工总局中南兵工学校创建(转入湖南湘潭)。

1952年12月

中央兵工总局中南中湘学校(迁回现址)。

1953年9月

第二一二技工学校(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6年9月

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改建为武汉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管理)。

1958年9月

学校隶属湖北省,升格为专科学校,直接归口省机械工业厅管理。

1958年12月

改校名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

改建为高等院校,7月1日,正式更名为湖北工学院。

1961年9月

恢复中专学校——武汉机械工业学校(三机部管理)。

1970年

学校撤消,改为工厂,厂名为武汉长江船用机械厂,代号“463”(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

1984年11月

恢复为武汉船舶工业学校。

1992年底

被湖北省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3年

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998年3月

学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1月

隶属湖北省,由省人民政府直接管理,以专科为主,本科为辅的办学模式。

2013年5月

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7月

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C档)。

2021年

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22年12月

全国船舶行业职教文化建设联盟、全国舰船与航海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线上参会。

2023年10月

发起成立湖北省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8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下设9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动力工程技术、内燃机制造与维修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3+2专本连读)、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德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光电制造与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商务贸易学院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3+2专本连读)、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商务数据分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技术

建筑与设计工程学院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建筑项目信息化、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产品艺术设计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会计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游艇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海洋工程技术、船舶舾装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

士官学院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 (武警定向培养士官)、电气自动化技术(海军定向培养士官)、轮机工程技术(武警、海军定向培养士官)、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武警定向培养士官)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有专职教师556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46人,占比44.24;中级职称的教师246人,占比44.24;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占比1.08;硕士学位的教师192,占比34.53;专职教师中“双师”教师490人,占比88.13%;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教育部高职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和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专家3人。

截至2022年8月,学校专任教师559人,副高级以上239人。拥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北教学名师3名、湖北师德先进个人1名,荆楚好老师2名,聘用楚天技能名师20名。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教工党支部(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5个。

类别

名称

全国优秀教师

李庆宁

湖北省教学名师

周兰、何志标、陈少艾

楚天技能名师

朱清、许昌、张兆福、方红培、何志渔、董良雄、高东坡、郑煜、蔡荆冀、陈望明、廖怀高、陈敦华

注:内容不全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15年底,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7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防军工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3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3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

截至2022年8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重点专业25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项目1个、20个校内综合训练基地、国家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实训室6个。

类别

名称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国家级重点专业

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焊接技术、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

省级重点专业

船舶内燃机制造与维修、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船舶方向)、轮机工程技术(舰船方向)

国家级精品课程

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设计与实作、船体加工与装配、船舶电站组建与调试、船用车削类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现代数控加工设备、船舶内燃机使用及维修

省级精品课程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船体放样、船舶结构焊接工艺编制、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船体生产设计、熔焊过程及缺欠控制、船舶气体保护焊工艺设计与实作

央财实训基地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

注:内容不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15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8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动力工程技术中心、船舶建造共性技术推广中心、电气自动化技术中心、中小企业研究与管理咨询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0个。

类别

名称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多媒体技术实验室、机械技术与加工试验中心、动力工程实验室、现代加工技术试验室、汽车工程训练中心、船舶辅机试验室、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试验室、激光加工技术试验室、轮机综合试验室、船舶舾装试验室

科研成果

2015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70篇,其中检索类5篇,中文核心16篇,公开出版著作与教材47部,省级(含学会)科研项目立项34项,结题20项,在研项目105项。参与学术研究的人次达600次。其中“高压无气涂装模拟仿真系统研制”项目首次获得湖北省科技厅支撑计划项目立项,获得项目经费30万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船舶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教育部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2002年,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船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国内公开发行。是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印刷署优秀产品,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全国职业技术院校优秀学报;一直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要刊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与管理制度、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专业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教师与学生发展、教学教法研究、职业教育比较、创意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同时刊发船舶与海洋工程、应用工程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等

  •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12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制图书52.127万册,中文纸制期刊600余种,电子图书40万册,电子期刊10TB。购买有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和维普电子期刊3个电子数字资源,共享湖北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和calis书目资源。

截止2020年11月,馆舍总面积共计18000平方米,建有自然科学阅览室、社会科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新书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过刊阅览室等9个阅览室,各类计算机300台,网络出口总带宽19G,机房存储总容量为30TB。馆藏文献资源丰富,馆藏结构合理,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互为补充,已逐步形成了以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为特色,机械、电子、建筑、汽车、经管、计算机及艺术兼具的馆藏体系。截止2021年底,图书馆共计发表论文300余篇,公开出版图书情报专业著作6本,承担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年底,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武汉湾新技术有限公司、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

合作交流

2015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留学代理机构进行了接洽。

截止2024年3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与欧洲、亚洲、澳洲、美国建立合作学习关系,建立爱尔兰垂利理工学院专升本学分互认项目。 学院与泰国合作开展的船舶类特色专业留学生项目,获得“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称号,在斯里兰卡建立武汉船院“工匠孵化中心”,先后招收了泰国、孟加拉学历留学生、美国来华交换生,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学校标识

  • 校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校徽为圆形,图案由主副框、中英文校名、建校时间(1950)、太阳、海洋、舰船等元素构成。

徽章上白色的是船象征船院,下面大海,象征重重险阻,总体意思是船院乘风破浪过艰难险阻。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笃行、致用、创新

厚德:语出《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意思是重视道德修养、推崇道德修炼。蕴含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规范、高雅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素养。

笃行:语出《中庸》第十九章“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立诚修身之“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笃行”,意思是忠实践行,一心一意去奋斗。蕴含着责任意识,艰苦奋斗,全力以赴去实现愿景的自觉行为。

致用:语出《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利物思想。“致用”,意思是实现价值,为社会所用。蕴含着改造世界,不断磨砺实践能力的格物精神。

创新:现代词汇,《现代汉语》的解释为“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崭新的组合”,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蕴含了一种唯新思维、求新意识、创造能力,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 校风

尚德崇技、务实重行

尚德崇技:学院将“尚德”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我院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为己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崇技”集中体现了学院教师既有课堂教学的能力,又懂专业操作的实际,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现了学院培养学生有知有识、知行递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务实重行:强调船院人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船院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新的形势下,船院人要始终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和“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治校方针,正确处理质量、结构、效益、规模的关系,努力突出学院办学特色,积极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 校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校歌为《扬帆远航》。

《扬帆起航》诞生于2020年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由程远斌和曾腾芳作词,刘思远谱曲,旨在以歌曲形式传承学院精神,“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

优秀校友

姓名

备注

张宝

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等荣誉称号

苏宇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2018年度劳动模范

肖茂

设计的作品“SHOWBEST EXHIBITION SYSTEM(展装系统)”获2018中国设计红星奖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05年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2008年、2012年、2014年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2011年

被授予“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荣誉称号

2012年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13年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4年

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

“武汉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19年

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荣誉称号

2020年

学院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2021年7月

“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公示名单

2023年7月

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

-

中国职教特色职业院校

-

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

-

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

-

湖北省首批文明校园

-

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24年5月

2023年度五星级船员教育培训机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