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什么叫真正的隐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1 15:58:21    

说起隐士,我们大家可能第一想到的就是陶渊明。那大家应该都学过《桃花源记》咯。。

陶渊明,东晋末年浔阳柴桑人,大概就是今天江西九江那块的人吧。

陶渊明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但是隐士还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那什么叫隐士呢?

隐士就是隐居的人呗,这样说不全对吧。隐士最重要的特点不是隐居,而是不做官。但是,不做官的人多了去了,难道大家都是隐士吗?NO!

隐士首先得是个士,也就是读书人,有的读书人想当官,但是没当上,也不能叫隐士。

只有既是读书人,又有机会做官,只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高洁追求,主动不当官的人才能叫隐士。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

陶渊明本来是彭泽县令,刚上任八十多天,一个上级官员到彭泽县去检查工作。

这个官员既傲慢又贪婪,每次检查工作,各县长官都要对他卑躬屈膝,还得向他行贿,才能破财消灾。

所以这一次,县里的小吏赶紧对陶渊明说:“请束带见之。”意思是让陶渊明也卑躬屈膝地讨好他。

可是,陶渊明是个既刚直又骄傲的人,他丢下一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直接挂印辞官,回家种田去了。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古代诗人基本都爱喝酒,陶渊明差不多算是最早的一位以喝酒闻名的诗人。

当年,他刚当彭泽县令的时候,按照规定,国家拨给他二百亩公田补贴生活。这二百亩地种什么呢?北方人可能想种麦子,南方人可能想种水稻,但陶渊明大手一挥,全部种秫!为什么种秫呢?因为秫是酿酒的材料。

也就是说,在陶渊明的心中,喝酒比吃饭还重要。后来他辞官归隐,没钱买酒了,但是,只要有谁送他酒,他一定痛饮,喝完必大醉,醉后必写诗。

这样一来二去,酒喝了不少,诗也写了不少,归拢一下,足足有二十篇,就都命名为《饮酒》。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