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仲裁受理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22:10:23    

仲裁受理是指 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条件,从而决定立案审理的行为。具体来说,当一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后,仲裁机构会对其申请进行审查,以确认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只有当仲裁机构审查通过并决定立案后,仲裁程序才能正式启动。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提交仲裁申请:

当事人向仲裁机构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其中应包含请求仲裁的具体事项、事实和理由等相关信息。

受理审查:

仲裁机构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会在法定期间内对申请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通常包括:

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是否有明确的被诉人;

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是否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

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管辖范围等。

决定立案:

如果仲裁机构认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受理后,仲裁机构会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仲裁受理通知,告知案件的基本信息,如案件编号、仲裁员信息、首次开庭时间等。

启动仲裁程序:

一旦仲裁申请被受理并立案,仲裁程序即正式启动。双方当事人需要在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进行仲裁程序,包括举证、质证、辩论、调解等环节,最终由仲裁庭作出裁决。

裁决与执行:

仲裁庭在审理终结后,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如果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当事人对裁决满意,则应当履行裁决内容。

综上所述,仲裁受理是仲裁程序启动的重要环节,它标志着仲裁机构正式接受并处理当事人的仲裁请求,为后续的仲裁程序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